见此处、此处、此处和此处),也没有就“民主治理权利”的要素达成一致。几年前,斯坦福大学的拉里·戴蒙德提出“全球民主衰退”的概念后 ,经济学人智库(EIU)开发了 “民主指数”,根据五个类别衡量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状况:1)选举进程和多元化;2)公民自由; 3)政府运作;4)政治参与;5)政治文化。
菲律宾为当今学术界关于国
际法下“民主治理权利”的诸多争论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参见 Susan Marks 2011 年 EJIL 文章 、 Ignacio del Moral 的 ESIL 论文、Johannes Fahner 2017 年关于民主权利存在的实证论证 )。截至 2017 年,菲律宾在 2017 年民主指数中位列世界民主国家第 51 位,被评为“有缺陷的民主国家”,明确指出“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无限期宣布戒严,以及该国强人领导人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统治对菲律宾的民主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杜特尔特先生在众多侵犯民主价值观的亚洲国家中名列前茅。”(2017 年民主指数,第 28 页)。虽然菲律宾在选举进程和多元化类别中排名最高,但在政府运作和政治文化类别中的排名却非常糟糕,在政治参与和公民自由类别中仅排名中等。该司法管辖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曾反复并 电报列表 持续地将《世界人权宣言》转变为菲律宾法律下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可直接诉诸法律的权利(参见此处、此处、此处、此处、此处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菲律宾最高法院判决),然而如今,它却发现自己在杜特尔特宣称的“法治”与当地批评者(例如参见此处、此处和此处)以及国外批评者(例如2018 年美国国务院菲律宾人权状况国家报告、2017 年菲律宾普遍定期审议工作组报告、2018 年人权观察世界报告中有关菲律宾的章节等)提出的无数公民和政治自由问题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主治理”愿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菲律宾政府及其批评者都声称根据“民主治理权利”行事,即使双方对民主治理的看法可能不同。
菲律宾世界正义工程法治指数
中也表现突出,在 113 个国家中下降了 18 位,排名第 88 位,原因是“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基本权利、秩序与安全以及刑事司法方面的下降最为显著”。除了因其毒品战争和报道的法外处决案件占据全球头条新闻(请参阅此处、此处、此处和此处的 政府、政府间和非政府报告);在检察官宣布对毒品战争和法外处决进行初步审查后,菲律宾 公开退出国际刑事法院;其公开的外交政策是认同中华人民共和 利用社交媒体推动业务发展的文案技巧 国的“意识形态潮流” ,并表示有信心保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免遭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任何罢免;以及其对外国虐待海外菲律宾工人的强硬态度(最终与科威特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劳工协议)。2018年5月11日,菲律宾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玛丽亚·卢尔德·塞雷诺被罢免,杜特尔特政府领 安圭拉销售 导下的菲律宾再次成为全球头条新闻。这一事件源于行政部门总检察长提交的法定程序 请求中,其同僚以8比6的投票结果 罢免了她。(菲律宾共和国但即使是这些学者以 诉首席大法官玛丽亚·卢尔德·塞雷诺案的全文 可在此处查阅,不同意见可在此处查阅。